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8:09:36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預設二:秋天的深處
生1:秋天是一個季節,說走進它的深處,我想到的是深秋時節不同的景色。初秋或許只是有些微涼,葉子也只是微黃,但是深秋時節就不一樣了,秋色更濃,也更接近冬天。我想描寫深秋獨特的景色。(教師提示:進行景色描寫。)
生2:我們總說,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那么秋天的深處一定是收獲,而這收獲是靠春的播種、夏的培育而來的,我由此想到了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所付出、有所努力,才能收獲的道理。(教師提示:由季節的特點想到人生的特點,抒發哲思或感慨。)
預設三:心靈的深處
生1:在我心靈的深處,總有一個地方,藏著一些秘密。可能是快樂的,也可能是悲傷的。我想說說藏在我心靈深處的一個秘密,寫出它之所以被我深藏的原因,對我的影響。
生2: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在我看來,他體貼、善良、聰明,但是其他人卻覺得不是這樣,而且有些人還對他有些誤解。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只因為一些表面現象而對某個人下定論。因為,只有你走進了他的心靈深處,你才能真正理解他。但這個深處,也是只有通過真誠的交往才能走進去的。我希望我們與別人交往時多些真誠,少些猜忌,去感受每個人心靈深處的美。
生3:我想寫一寫書本對我的作用。書就像一位長者,一位好友,走進我心靈的深處,與我對話,助我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書本、用知識豐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靈更純粹、更深邃。
2.選擇一個詞語,將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話寫下來。
(1)教師提示要點,學生試寫。
教師:我們要把想到的話用一段文字寫下來,注意是一段文字,篇幅不宜過長。要組織好語言,抓住重點,融入自己的思考或情感。
(2)學生寫好后,同桌交換互讀,提出修改意見。
(3)指名學生讀寫好的片段,全班交流、點評。
二、書寫提示
1.學生結合課本上的介紹文字欣賞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過渡:在上個單元的口語交際活動中我們一起聊了聊書法,也欣賞了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家可以把課本翻回到第103頁,再來欣賞一下。如果同學們學過書法,那么極有可能臨摹過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它歷來被作為童蒙學書以及其他初學書法者的正宗范本,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現在大家再讀讀介紹文字,能圈出其中表明柳公權的書法特色的詞語嗎?
(方圓并施,棱角分明,結構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勁。)
2.簡單了解《玄秘塔碑》的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六月,大達法師——端甫圓寂,享年68歲,葬于長安長樂原之南。他是繼玄奘法師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為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以告示后人,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長安刻此頌功德碑。此碑為柳公權64歲時所書,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3.了解“楷書四大家”,欣賞其他楷書作品。
(1)課件出示楷書四大家資料簡介。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fǔ)(趙體)。
(2)出示歐陽詢、顏真卿、趙孟的楷書書法作品。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可說說自己最喜歡哪種字體,并簡要說明理由。
三、日積月累
1.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導語:同學們,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解了偉大的文豪——魯迅先生。我們在《少年閏土》中看到了渴望自由、珍惜友誼的少年魯迅的影子;我們在《好的故事》中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美的憧憬,對“好”的向往;我們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見到了一位慈祥的伯父、一位關心普通人民的長者;我們在《有的人》中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永遠不滅的崇高精神……。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與當時的黑暗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寫下了很多以表心志的語言,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些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2.自由讀“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3.自悟句子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4.教師梳理,點撥引導,更深入地體會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各句意思:
(1)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誚》是一首體現魯迅愛子之情的詩,甚至可以說是他的愛子宣言。魯迅先生年近半百才有了兒子海嬰,對他十分寵愛,有朋友說他過于溺愛孩子,他便寫了這樣一首小詩。這首詩的后兩句是: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全詩的意思是:冷酷無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漢,疼愛孩子的為什么不是大丈夫!你難道不知道在山林里興風狂嘯的老虎,還時時回過頭來看顧小老虎嗎?身為父親的魯迅也有著父親的柔情,此時的他不再是與黑暗斗爭的戰士,而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句話是小說《故鄉》的結尾,全句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里是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斗,就會開辟出新的道路,迎來新生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