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19 17:40:20 下載試卷 標簽:人教版數學 三年級上冊 數學教案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集合》教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集合”是教材專門安排來向學生介紹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即“集合”。教材例1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而總人數并不是這兩個小組的人數之和,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即韋恩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材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后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
1.學生借助直觀圖,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韋恩圖的產生過程。
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生借助直觀圖,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韋恩圖的產生過程。
教學重點: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巧用對比,初悟“重復”
1.觀察與比較(課件出示圖片)父與子
2.提出問題:有2個爸爸2個兒子,一共有幾個人?怎樣列式計算?
第一種:無重復情況。
黃明,他的爸爸黃偉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華。
預設:列式一:2+2=4(人)
第二種:有重復情況。
汪聰,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華東。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師追問:為什么減1?
二、初步探究,感知重疊
1.查看原始數據,引出重復。
師:我們來看看三(1)班是被老師選上的幸運之星。(課件出示)
書法比賽
小丁
李方
小明
小偉
東東
繪畫比賽
小明
東東
丹丹
張華
王軍
劉紅
師:從這張表格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師: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比賽?
師:怎么會錯了呢?再仔細看看,誰來說說?
(3)師: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們來數數看。
重復什么意思?指著第二個小明:“他算嗎?”為什么不算?
(4)師:剛才你們算出來是11人,可現在我們數出來的怎么只有9人呢?、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重疊問題)。
三、經歷過程,建立模型
1.激發欲望,明確要求。
師:剛才,我們通過仔細地查看三(1)班參賽的學生名單,發現有2個同學重復了,但是從這份名單中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是哪2個人重復了嗎?有難度是吧?
師:看來我這樣記錄不夠清楚,大家想想辦法,怎樣重新設計一下這份名單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一些?(課件出示要求:既要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參加書法比賽的是哪5個人,參加繪畫比賽的是哪6個人,又要能讓人很明顯地看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是哪兩個人。)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大家現在有辦法了嗎?先不急著說,請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練習紙上表示出來,行嗎?你可以自己畫,如果感覺有些困難也可以和你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完成。
2.獨立探究,創生維恩圖
學生探究畫法,師巡視,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準備交流。
3.展示交流,感知維恩圖
師:我發現咱們班同學的畫法很有創意,我從中選了幾份,咱們共同來分享一下。我們不讓畫圖的同學自己介紹,只把他們畫的圖讓大家看,我覺得,不用自己介紹就能讓別人看懂的方法那才是好方法。
預設:
第一種情況:做記號
師: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種情況:寫在最前面;寫在前面并圈出來
師:你是怎么想的?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師:(1)哪些同學是兩項都參加的?你能上來指一指嗎?我們可以給他們圈一圈。
引導:重復出現的同學用兩個名字,我們容易看錯。要是用一個名字,也能表示出他們既參加了書法比賽,又參加了繪畫比賽,那該多好啊。
第三種情況:兩項都參加的同學用一個名字表示(不是寫在最前面的)
出示:他把這兩個名字寫在這合適嗎?應該寫在哪?
第四種情況:在前面并一個名字來表示
師:你是怎么想的?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師:哪一部分是參加書法的,你能用手指一下嗎?要不用筆來圈一圈,參加繪畫比賽的同學該怎么圈?
師:圈的時候,你們有什么發現?為什么?
師:看來,這樣調整能清楚地表示重復和不重復的部分。
4.整理畫法,理解維恩圖
(1)動態演示維恩圖產生過程
師:下面我們把同學們創造出來的韋恩圖讓電腦再演示一次吧。用一個圈來表示參加書法比賽的同學,再用一個圈來表示參加繪畫比賽的同學(師邊說邊用紅色和藍色畫了兩個交叉的橢圓),演示形成過程。還是兩個圈,不同的是這兩個圈不是分開的,而是有一部分重疊在一塊的,利用兩個圈重疊的這一部分我們恰好可以用來表示什么?
(2)介紹維恩圖的歷史
師:這種圖最早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提出的,后人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稱之為韋恩圖。同學真了不起,你們和偉大的數學家韋恩想到一塊去了。
(3)理解維恩圖各部分意義
(課件出示用不同顏色 ,直觀理解各部分意義)
師:仔細觀察,你知道韋恩圖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嗎?
師:a.紅色圈內表示的是什么?
b.藍色圈里表示什么?
c.中間部分的兩個表示什么?
d.左邊的“紫色部分”表示什么?
e.右邊的“綠色部分”表示什么?
師:對于韋恩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你都明白嗎?請同位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同伴互說)
(4)比較突出維恩圖的優勢
我們把這個韋恩圖和剛才的表格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一些?好在哪?
(5)、數形結合,運用維恩圖。
師:現在,你能不能根據韋恩圖列算式來解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參加了這兩項比賽?教師巡視,找不同方法的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整理算法:
生1:5+6-2=9(人)
生2:3+2+4=9(人)
生3:5-2+6=9(人)
生4:6-2+5=9(人)
① 看算式提問題:看第一位學生算式‘就圖看算式,你有什么新啟發?師:誰給他提問題?(生:你為什么減2?(課件動態演示)5在哪里?圈一圈。)
重點理解為什么-2。課件動態演示
②比較:
3+2+4=9(人)
5+6-2=9(人)
a. 兩道算式中都有個2,這個2表示什么呢?
圈出+2和-2,為什么(1)中是+2,(2)中是-2?
b、你能在第一個算式里找到5?6?
c. 3+2表示什么意思?2+4表示什么意思?這就是(1)算式中隱藏著的信息,你也能在(2)中找到隱藏著的信息嗎?(課件演示)
師:現在我們能用這么多的方法算出三(1)班參加比賽的一共是9個人,是誰幫了我們的大忙啊? (韋恩圖。)
四、解決問題,運用模型
1. 創設情境,生活應用(課件演示)
這樣的韋恩圖除了能表示剛才的比賽問題,還能表示生活中的什么?
展示生活問題
(1)這是我們科學書中的重疊問題,找到重疊部分了嗎?
(2)這是我們數學書中的重疊問題,誰重疊了?
(3)這是自然界的動物,它們之間存在重疊問題嗎?
(4)這是雞毛撣,找到重疊部分了嗎?在哪里?看來,將木條重疊起來,可以增加長度,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呢!
(5)、文具店的問題。
出示下題:
2.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些問題你們都能解決嗎?(完成練習紙)
反饋:
第1題:(生活問題第5題文具店問題)你能把這些信息在韋恩圖中表示出來嗎?生填寫韋恩圖,并解決一共進了多少種貨?
展示:5+5-3=7(種)
2+3+2=7(種)
師:這里的3表示什么?
為什么一個+3,一個-3呢?
師:比較一下這兩個韋恩圖(剛才的比賽問題和現在的進貨問題),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2題:(生活問題第3題自然界的動物)對比正確和錯誤的。這兩個小朋友填的不一樣,你贊同誰的?填的時候有什么好方法?
第3題:(生活問題第4題雞毛撣)一共有多長?要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五、展開變式,深化模型
師:下面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份學校的通知和我們已經解決的那個問題:每班一共要選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我們一開始脫口而出的答案是5+6=11人,后來看到三(1)的參賽名單,發現有2人重復了,實際只有9個人。
我們現在再來思考這個問題,三(1)班是9人,其它班級呢?如三(2)班一定是9人嗎?
老師可能派了幾個同學?一共有幾種可能?你能畫圖把自己的猜想表示出來嗎?
反饋:5人。6人。7人。8人。9人。
課件動態演示:
師: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同學們,這樣一個我們本來覺得很簡單的問題,經過我們深入地思考,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六、回顧總結,延伸模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