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22-03-08 19:52:13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誦讀 清平樂》教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2.理解黃庭堅在詞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戀春卻不傷春的思想感情。
3.鑒賞這首詞曲折新穎的結構和清奇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春天一派朝氣,生機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卻又是稍縱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寫春時,都不免表達一種惜春、惜時的情感。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看看他是如何表達惜春的。
二、初讀詩詞,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奏、情感)
3.范讀,齊讀。
4.作者介紹: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并稱“蘇黃”,是江西詩派創始人。黃庭堅的書法也自成一家,擅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三、再讀詩詞,整體感知。
1.閱讀注解,掌握詞意。
(1)全詞的線索是什么?
(尋春:自行尋春—請人喚春—詢問黃鸝。)
(2)詞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
(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
2.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處都是一片寂靜,找不到它的蹤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一定要喊它回來同我們在一起。春天的蹤跡誰知道呢?除非去問一問黃鸝鳥。可惜黃鸝鳥的婉轉啼鳴無人能理解,只見它憑借著一陣風飛過了薔薇。)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這首詞寫春天,詞中有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在哪里?有什么作用?(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在“歸”“行路”“喚取”“同住”等詞語上。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天離開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情感沖擊。)
2.詞人思想感情的變化經過了哪幾個階段?結合全詞分析。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3.感情的變化反映了詞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此詞為惜春之作,全詞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熱愛和懷念,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與追求。)
4.你認為本詞構思中最有境界的詞句是哪些?請簡單賞析。
(“百囀無人能解”黃鸝鳥仿佛知道春天蹤跡似的發出婉轉的歌聲,可這歌聲人們誰也聽不懂。表達了詞人的惋惜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這首詞。
六、總結詩詞,拓展延伸。
師:這是一首惜春詞,表達作者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都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余音裊裊,言雖盡而意無窮。作者大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課下注意仔細體會,然后搜集整理能表現惜春這一主題的古詩詞,和同學討論交流,誦讀。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思春(歸何處)
由現實到幻覺 惜春(無行路)
喚春(歸來住)
問春(知蹤跡)
由幻覺到現實 解春(薔薇開)
惜春(不復歸)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詞的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如抓住這首詞“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