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22-03-08 13:00:57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四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 第二課時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吟一首《望天門山》導入,了解詩人李白。你還會背他的什么詩?(《望廬山瀑布》《將進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與李白有關的文言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這個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對,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那么“鐵杵”是什么呢?結合注釋: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出示圖片,大家看看圖,這就是鐵杵,老婦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針。
3.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個小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大家自己試著把課文讀一讀。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同桌交流。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鐵杵(chǔ) 還(huán)卒(zú)業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圍結構,注意先寫“夆”,再寫“辶”。“卒”是上下結構,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兩個“人”中間。)
4.自由讀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句子的停頓,讀通語句。
課件出示: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老師范讀,抽生讀文,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出示圖片,邊讀課文邊看注釋,可以在文中圈點標注,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在什么地方,誰,發生了什么事。(板書: 磨鐵杵 欲作針)
2.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師先講一句作示范,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義:“媼”,部首是“女”,聯系前面的“老”,推測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義:“曰”,外框是個口,里面一橫像舌頭,舌頭在動,意思是在說話,即“說”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組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們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世”,世間,世上;“傳”,相傳,傳說;“過”,路過,經過,趟過。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動。)“其”指的是老媼。
“問之”,指的是問誰?問什么?(老媼。你磨鐵杵做什么?)
古時的一個字,現在往往對應一個詞,古文語言更簡潔、凝練。
4.句式理解。
讀一讀,比較一下: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B.世傳李太白山中讀書。
A強調的是“山中”,B強調的是“讀書”。
5.繪聲繪色講故事。
磨針溪呀,在象耳山下。世傳呢,李太白讀書山中……
學生講述,師生評議。(可用多種方式講。可以用“評書”講法——話說,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當年李太白讀書山中……還可以用“說唱”講法,或者打著節拍誦讀。)
6.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7.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鐵杵成針”這個成語的意思?(將鐵杵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標注關鍵詞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指名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讀了這個故事,誰能用“鐵杵成針”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通過學習本課,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做學問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會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板書設計
鐵杵成針
磨鐵杵 欲作針
反反復復讀課文 聯系注釋講文意 討論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學反思
學習文言文不在于逐詞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學法的領會和整體的感知。理解詞語時,可采用“換詞法”和“組詞法”。讓學生先猜再講,將一篇簡練的小古文擴成一篇生動的現代文,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并學以致用。
(1)注重誦讀,培養語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
(2)對課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質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質疑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