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陶氏義莊碑記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21 09:58:12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陶氏義莊碑記
陶氏義莊碑記
袁枚
古立大宗,以余財歸之,有不足者資之于宗。后世廢宗法,遂有一族而異目相視者。然漢之樊重、魏之楊椿,均能散所有濟族人數世之窮。第未嘗扁表其莊,綽楔而書,蓋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為義也。范文正公修其法,號曰“義莊”。公之心,豈以義自居哉?以為仁事也,而義名之,然后使吾子孫知如是則義,悖是則不義,方克踵行勿倦,與吾意相終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義無窮,而奮乎千百世后者。
潯陽陶氏之遷于吳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滿,不能無宴人子。征仕郎世魁,聞范氏之風而悅之。其子員外篆,尊父志以繼先賢,割沃畬置莊,鳩厥宗支,振廩同食,月會而旬計之。吳之人以為今之陶、昔之范也。
今夫江、河之大,綿亙萬里,而世不能無斷港絕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侖之余波,而淤塞就枯焉,人能無憾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潤,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則陶氏之以仁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傳》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曰:“何以聚人?曰:“財。”聚即收之之謂也。天下人非財不收,而況于本族乎?
余與篆之子振聲戊午同試京兆,別二十二年,相見吳下,持此顛末,屬余為記。余喜故人重逢,遽聞高義,而又私念袁氏族黨,零落難收,匪徒力有所讓,蓋亦自傷其聞之之晚焉。
(選自《袁枚全集》
注:①宴人:窮苦人
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第未嘗扁表其莊 扁:在門上題字
B. 振廩同食 振:整治
C. 而淤塞就枯焉 就:接近
D. 匪徒力有所讓 匪:不是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范仲淹設義莊,使子孫知道如何做才仁義,并且讓他們繼承這種做法而不懈怠。
B.陶氏父子繼承先賢范仲淹的義行,劃出肥沃的土地來設置義莊,得到了吳人的稱贊。
C.長江黃河灌溉百川,越發壯大,作者以此設喻,表明散財濟人、壯大宗族的重要性。
D.袁氏族人零落四處難以聚攏,作者為不能在袁氏宗族中力行義莊之舉而難過。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潯陽陶氏之遷于吳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滿,不能無宴人子。(4分)
(2)余與篆之子振聲戊午同試京兆,別二十二年,相見吳下。持此顛末,屬余為記。(6分)
8.陶氏設義莊有哪些意義?請簡要概括。(4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