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董遵誨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21 14:40:29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董遵誨傳
董遵誨,涿州范陽人。父宗本,隸契丹帥趙延壽麾下,及延壽被執,舉族南奔。漢祖得之,擢拜隨州刺史,署遵誨隨州牙校。周顯德初,世宗北征,大將高懷德,遵誨之舅也,表遵誨從行。師次高平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誨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繼進遂敗之。二年,討秦、風,大將韓通又表遵誨自隨。與賊戰于唐倉,先登陷陣,擒蜀招使王鸞以獻,克秦、鳳二州。師還,錄其前后功,補東西班押班,又遷驍武指揮使。太祖微時,客游至漢東,依宗本,而遵誨憑藉父勢,太祖每避之。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誨再拜呼萬歲。俄而部下有軍卒擊登聞鼓,訴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釋不問。遵誨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諭之曰:“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遵誨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邊,授通遠軍使。遵誨既至,召諸族酋長,諭以朝廷威德,封羊釃酒,宴犒甚至,眾皆悅服。后數月,復來擾邊,遵誨率兵深入其境,擊走之,俘斬甚眾,獲羊馬數萬,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羅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領靈州路巡檢。遵誨不知書,豁達無崖岸,多方略,能挽強命中,武藝皆絕人。在通遠軍凡十四年,安撫一面,夏人悅服。嘗有剽略靈武進奉使鞍馬、兵器者,遵誨部署帳下欲討之。夏人懼,盡歸所略,拜伏請罪,遵誨即慰撫令去。自是各謹封略,秋毫不敢犯。歷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終不替,許以便宜制軍事。太平興國六年,卒,年五十六。
----(節選自《宋史·董遵誨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師次高平/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誨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B. 師次高平/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誨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C. 師次高平/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誨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D. 師次高平/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誨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便殿”是帝王休息宴游的別殿。時董遵誨獲罪免職,皇上只能在便殿接見他。
B. “登聞鼓”指朝堂外的懸鼓,是古代帝王為子表示愿意聽取諫議或冤情而設的
C. “西夏”指宋朝時由黨項羌族建立的政權,其與宋朝國王接壤,常有戰事發生。
D. “封略”即疆界,“封”與“略”均可指邊界,如“(晉)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
12. 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董遵誨武藝高強,屢建戰功。周世宗北征時,他在高平擊潰晉兵。后來在唐倉與賊戰,更是先登城樓,擒獲蜀招討使王鸞,攻克秦、鳳二州。
B. 董遵誨雖不知書,但多方略。他趁晉兵未穩,便帶兵討伐;執掌通遠期間,他以酒肉宴諸族酋長,使其悅服,而對那些擾邊的夏人,則出兵討伐,最終安撫一方。
C. 董遵誨豁達率真、行事出格。宋太祖登位前,他曾倚仗父勢輕慢太祖,統軍時遭到部下軍士控訴干了不少不法之事,面對太祖的寬宥錄用,他惶愧又感泣。
D. 董遵誨處理邊事,進退有度。西夏搶劫靈武進奉使的物品,他立即部署軍隊,打算討伐;西夏人認罪并歸還物品后,他又寬容撫慰,不再追究。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祖召而諭之曰:“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遵誨再拜感泣。
(2)夏人懼,盡歸所略,拜伏請罪,遵誨即慰撫令去。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