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3 20:56:23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 教案設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古詩二首》語文教案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段關于閱讀能力方面指出:“能夠在誦讀優秀詩文的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本課教學中力圖引導學生誦讀經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詩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借助工具書明詩意,聯系背景悟詩境,發揮想象品詩情。在積累語言的同時,發展語言。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
2.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詩中抒發了作者愉快高興的思想感情。古詩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鶯歌燕舞的春天美景。運用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游園不值》作者是宋朝詩人葉紹翁。寫他在春天興沖沖地去游園,但是園主人不在家,本是敗興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詩充滿喜悅的情緒和明媚的色彩。此詩用含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一首小詩中經歷了感情由掃興到欣慰的變化。
對比著看這兩首古詩,會發現它們相同的地方是都描寫出了春天的美麗,都展現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而它們也存在不同的地方:第一個花滿蹊的滿是作者親眼見到的景象,是通過千朵萬朵壓枝低寫出來的;第二個春色滿園的滿是作者想象到的景象,是通過一枝紅杏想象出來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六首古詩:二下《早發白帝城》、三上《元日》、三下《絕句》《村居》、四上《鳥鳴澗》《暮江吟》。有了初步的學習經驗。因此本課意在引導學生運用借助工具書、學習資料、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詩意思的同時,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詩文意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PPT、資料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借助工具書、運用想象、學習資料等方法,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 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描繪的春意盎然的美景,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3. 背誦兩首古詩,滲透“動靜結合”的寫法。在對比中,感受兩首詩的異同。
教學重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難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