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貧“困”曾國藩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3 18:26:17

歷史典故:貧“困”曾國藩
道光十七年,27歲的曾國藩進京會試卻名落孫山,只得怏怏返鄉。途經金陵時,他在書店無意發現了一套夢寐以求的《明史》。一問書價,他又喜又憂。喜的是,袋里的銀子正好和書價相等;憂的是,買了《明史》便無錢回家。
他雙手緊攥著兜里的銀子,徘徊良久,最后還是咬咬牙把書買下。他一邊小心地把書一冊一冊地放進擔子,一邊悄悄地問書店的伙計:“小兄弟,這里可有當鋪?”伙計用手往斜對面一指:“那不是?”曾國藩立即挑起擔子,徑直向當鋪走去。當掉長衫后,他便去碼頭搭船返湘。讓他驚訝不已的是,船錢與當長衫的錢又相吻合。
船行了三天三夜,他讀了三天的《明史》,睡了三夜的好覺,中途只吃了船家的幾個火燒。當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曾國藩挑著擔子走進家門時,家人都以為他遭劫了呢。
道光二十年,曾國藩當上了翰林院檢討,為大清編纂國史。盡管此時他已官至七品,有俸祿銀餉,但是除去借支及日用開銷已所剩無幾,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一天,道光帝突然造訪翰林院,眾大臣便立即跪倒一地。道光帝翻了翻眼前的日課,隨口一問:“曾國藩,有什么新作��?”
曾國藩馬上跪上前來,大聲說:“微臣曾國藩給皇上請安!”
道光帝細細打量跪著的曾國藩,只見他身穿一件補了兩個大補丁的舊官服,外相極其寒酸。道光帝腦中突然浮現出乾隆年間為博得節儉的美名而刻意長年穿著舊官服的浙江巡撫的影子,心中十分不悅,便問:“曾國藩哪,你身為翰林七品檢討,不僅要學儀天下,還要威儀天下。你穿得這么破破爛爛,成何體統啊?”
曾國藩嚇出一身冷汗,謹小慎微地回答:“皇上恕罪。微臣以為,翰林院檢討應以治學為第一要務。如果拋棄學問只靠儀表服飾來裝點門面,微臣就有負皇恩了。更何況微臣也不愿舉債而刻意裝扮自己。”
買件衣服就要舉債,道光帝十分不解,便問:“曾國藩,朕來問你,你現在身為檢討,一年的薪俸除掉日常開銷難道就買不起一件新官服嗎?”
曾國藩略一思忖,平靜地回答:“蒙皇恩授檢討后,微臣當日從國庫領取全年俸祿三十三兩皇銀。微臣還會館食宿銀七十貫,用庶吉士服改裁七品官服費銀三十貫,做補服褲靴費銀一兩三貫。余下的銀子除了交給會館,又為祖上祠堂捐香火銀二兩,孝敬高堂祖父母六兩,孝敬父母四兩……請皇上明察。”
一席話,倒把道光帝逗樂了。他笑呵呵地說:“曾國藩哪,這件事就過去了啊。”
這件事是過去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一天,翰林院學士趙楫因老父來京看望,便發帖宴請翰林院官員。接到請柬的曾國藩左右為難:不去吧,趙楫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有礙顏面;去吧,身上僅存一百七十枚銅板,度日艱難不說,也沒有誰拿銅板去赴宴的。他思來想去,最后還是不去。
第二天一早,曾國藩就受命謄一份“皇考”。而每次交與趙楫審查時,趙都會在上面批兩字:“重謄。”一份五千字的“皇考”,曾國藩整整謄了一天才交卷,真是苦不堪言啊。
一月未到,曾國藩又收到詹事府金正畢的請帖。他知道,趙楫的宴席既然沒參加,金大人宴請也就不能參加。厚此薄彼,是官員之間相處的大忌。此外,他又擔心以后會收到類似請貼,于是提筆寫了個告示:“曾國藩出身貧寒,箱內無銀,七品小官,俸祿有限。即日始,凡京官應酬之事,概不參加。見諒。”然后,他就把這告示貼到會館的柱子上。
沒過多久,曾國藩就因“辦事糊涂,辦差敷衍”,遭到御史參奏,被道光革去翰林院檢討實缺。也就是說,他既沒實際差事,又沒俸祿。不僅如此,同事、朋友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這讓曾國藩備受打擊。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曾國藩用毛邊紙裝訂了幾個本子,自命名為《過隙影》,決定“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在無缺分、無俸祿、無同鄉、無朋友期間,激勵自己不斷進取,一路前行。
貧窮時,不卑不亢,堅守自己的信念;承辱受挫時,不忘追求,積極進取。曾國藩這種貧不移志,愈挫彌堅的精神值得后人學習與借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