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8-08-28 14:42:16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說課稿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竹頌》語文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大興中心校的于彩輝,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中拓展閱讀部分的第一篇課文《竹頌》。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簡要分析。第八單元以“歲寒三友”為主題,選編了六篇介紹松、竹、梅的名家名篇。雖然六篇課文題材各異,筆法不拘一格,但都是在贊美 “松、竹、梅”堅強不屈、豁達樂觀、超凡脫俗、氣節崇高的內在品質。《竹頌》是我國當代作家管樺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從竹的生長、氣節、態度等多方面著手,運用擬人、比喻、排比、對比等多種表現手法,寫盡了勁竹堅毅頑強的品格,質樸清新的本質。本冊教材的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指出:“‘略讀’的意思不是 ‘可以略去不讀’,而是培養學生迅速捕捉課文主要信息的能力。”因此,本篇課文是完成“課程標準”中“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等學段目標的好時機。
在與班級46名同學共同學習生活三個多月后,我感覺我的孩子們踏實努力、思維敏捷,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能在課外主動查找資料,進行拓展性學習。但是也有少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不能對事物進行細致觀察,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感悟能力尚有欠缺。同時因為缺乏挫折**經驗,所以在理解寓意深刻的文章時存在一定困難。而本文詞句優美,寫法多樣,主題明確,蘊含著豐富的語文信息,正是針對我班學生的弱項加強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好時機。
在第一次設計教學方案時,我看到本冊教材的編寫說明上提示:拓展閱讀中的課文可以精讀,也可以略讀。因此我選擇利用兩課時對本課進行“精讀”,主要引導學生從勁竹的“形”入手,結合與勁竹有關的大量的課外資料和自己生活實際進行感悟,來品讀勁竹的“神”。但是,事與愿違,課堂上,雖然我努力地深挖竹子的外形與精神的聯系,不遺余力地提供了大量的與勁竹有關的典故、傳說,但是,多數孩子們似乎還是一頭霧水,我失落萬分。幸好在評課的時候,教研組的同事和教導處領導幫助我一起分析,指出我對教材的分析過于“個性化”,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中舍棄“對比”,深挖“形神”很是牽強。我認真反思后感覺的確如此。于是,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根據《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目標、教材內容和班級學生情況,將本課教學仍設定為一課時完成的略讀課文,并重新設定了教學目標。在保留原目標中的“能預習課文,搜集相關材料,在閱讀中積累新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將第一次目標設計中的“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物體,抓住特點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充分體會文章寓意。”改為“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體會作者對于竹的贊美之情;學習排比、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設定為“通過品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在贊美具有勁竹品質的人。”教學難點設定為“繼續練習多渠道搜集、檢索相關信息,幫助理解文章內涵。”
為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激發期待、據題質疑、點撥導讀、范讀領誦”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選擇“自讀自悟、交流探究”的學習方法完成本課的學習。
在教學流程的預設上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欣賞引路,激發期待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分析重點詞“頌”,猜測寫作內容,揭示作者“意在贊竹”的寫作目的。
接著,我將用課件出示不同季節、不同數量、不同生長時期的竹子圖片;出示歷代文人帶有題畫詩的墨竹圖,配以激qing講解,讓學生了解竹子以它虛心進取、高風亮節、無私奉獻的情操與美德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后,引導學生背誦本單元鄭燮的《墨竹圖題詩》。隨后與學生分享古人贊美勁竹的詩句,再出示管樺的墨竹圖,簡介其人其畫特點,引發學生學習欲望。
二、據題質疑,提出目標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兩個問題,引出學習重點。
問題一是: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個字突出竹子的“精神氣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主要從“勁”字突破:因為全文都是在圍繞這個“勁”高度概括出竹子的特點——堅強有力,為下文寫竹子的品格奠定了基礎,也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熱愛。
問題二是: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在寫作者自己樂于畫竹,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兩段的表達重點有哪些不同?第一自然段是說作者喜歡畫堅強有力的竹子;第五自然段寫作者不但愛畫竹,更希望竹子的情操和美德能潛藏在自己生命的深處。
那么,翠綠的竹子到底具有怎樣的情操和美德,以至于作者竟然要將其潛藏到生命的深處呢?就讓我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從二、三、四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