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8-08-28 14:39:34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說課稿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出塞》語文說課稿
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古詩《出塞》。
《出塞》這首古詩選自西師版教材語文第九冊第31課古詩兩首的其中一首。《出塞》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邊塞詩,詩歌表現了萬里長征到邊關的戍邊戰士在千年古關冷清月夜下對親人和飛將軍的思念。全詩表達了兩種情感,一種是因思念親人而產生的悲傷心情,另一種是因為渴望有李廣這樣的將軍帶領他們把敵人趕走的豪壯氣勢。詩人也想通過詩歌表達出自己對征人的同情和敬佩。
說學情 《出塞》這首詩歌作者是王昌齡,他是唐朝詩人,所表現的內容是古代的邊塞生活,以戰爭為主要題材,無論是時間還是內容上都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學生要想理解詩歌的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情感是相當困難的。
說目標 基于詩歌教學的特點,還有學生的學情分析,以及單元的主題,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3個:
1.了解詩人王昌齡和邊塞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的內容,深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在理解和深入體會中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說教學重難點 這首詩歌的教學中,我把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說教學策略 那么我們怎么來突破難點呢?我采取了以下幾種策略:
1.收集資料。收集和詩歌相關的背景資料,以促進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如:收集王昌齡的生平、詩歌地位和代表作、飛將軍李廣的相關資料、唐朝兵役制的情況、反映邊關的事情,還有能促進情感表達的音樂,以及能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中的互文語文小知識。
2.反復誦讀。這是詩歌教學的基本策略,通過反復誦讀幫助學生從讀準詩歌文字到讀懂內容,最后讀出詩歌的情感。
3.以詩解詩。教學中引入同時代內容的邊塞詩,促進學生的理解,豐富學生的體驗。
說教學流程 接下來我將說說本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導入解題。 首先讓學生對詩人王昌齡和邊塞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通過對唐代版圖的展示,向學生介紹詩歌表現的時代背景,然后理解詩歌的題目《出塞》。
第二個環節.初讀詩歌、疏通詩意。 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讀懂多音字,從而讀通全詩,然后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詩歌。特別引入資料“互文”,幫助學生重點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
第三個環節.再讀詩歌,體悟詩情。 這個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來體會, 一是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感悟征人的悲傷。我主要通過一個畫面兩個維度來引導學生體會。一個畫面就是:在千年古關,寂靜的夜晚,一道明月照在疲憊的征人身上。營造出畫面的悲涼。兩
個維度分別是通過空間的距離萬里之外體會征人的悲傷,通過時間的久遠悠悠千年來賦予這種悲傷以歷史的厚重感。 二是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感悟征人的豪壯。我將引入飛將軍的資料,并采用以詩解詩的方法,引入王昌齡的另一首詩歌《從軍行》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促進學生理解“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壯之情。在這環節的教學中,我將利用多媒體將課前準備的資料結合教學相機予以展示,并通過學生的批注、討論、朗誦等形式與學生實現互動,引導學生深入走進詩歌文本。 第四個環節.總結詩歌,拓展內涵。 這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將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對本詩表達的情懷,并引導學生換位假象自己是征人深情吟誦。最后大致談談《出塞》這首詩歌的寫作特色,和在七絕詩的地位,學生只需了解即可。 板書設計 出塞 王昌齡 邊關 明月 征人 親人 人民 以上就是我對《出塞》這首詩的教學的初步設計思考。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