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病毒可致人于死地
來源:本站原創 2018-05-31 11:15:44

病毒是一群體積微小、無細胞形態、只含有一種類型核酸(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僅能在合適的活細胞中復制增殖的最原始生物。它們能引起被寄生的細胞及生物機體出現病變,故屬于傳染性病原體。人類的病毒性疾病約占全部傳染病中的80%,其傳染性強、散播快、危害大,而且大多尚缺少特效治療的藥物。不少病毒可致人于死地,最有名的便是艾滋病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1981年在美國被發現的,現全世界己有數千萬艾滋病人。因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艾滋病的死亡率是100%。病毒感染與癌腫關系甚為密切。如E9病毒與鼻咽癌,乙型肝炎病毒(新近發現丙型肝炎病毒也有同樣情況)與肝癌,人乳頭狀瘤病毒與宮頸癌,人皰疹病毒與宮頸癌,人"剛包淋巴"病毒與血癌都被證實有因果關系。眾所周知,有些癌癥目前的死亡率依舊很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病毒致人于死地之說決非夸張。此外,如狂犬病的死亡率目前也達100%,而狂犬病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還有登革熱病毒、出血熱病毒、腦炎病毒等都有較高的死亡率。即使很常見的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也有造成死亡的可能。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