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工作計劃 >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 正文
2017-08-31 13:46:00 下載試卷 標簽: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2016秋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 班級情況
這個學期,我帶一(1)班和一(3)班,共90人。通過一個多星期的接觸,對他們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于思考,樂于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煉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學習數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1. 五個超小單元: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圖形。
2.10以內數的認識,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11~20各數的認識和20以 內的進位加法。
4.兩個綜合與實踐活動: 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
5.期末復習:重點讓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整理過程,初步感受復習整理的意義和價值。
教材分析: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不同;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形象、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加強學生能力與良好習慣的養成。多采取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9、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
六、教學進度表
西周次
單元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進度表
上課預計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第1周
第一單元
9月8日
數一數
1
第2周
第二單元
9月9日
比一比(比長短、高矮)
1
9月13日
比輕重及相關習題
1
第三單元
9月14日
分一分
1
9月15~17放假三天
第3周
第二、三單元
9月18日
復習課
1
第四單元
9月19日
認位置(上下、前后)
1
9月20日
認位置(左右)
1
9月21日
認位置的練習課
1
第五單元
9月22日
1~5的認識
1
第4周
第五單元
9月26日
1~5的認識練習課
1
9月27日
認識幾和第幾
1
9月28日
認識0
1
9月29日
認識符號=、>和<
1
9月30日
練習一
1
第5周
10月1日~7日放假七天
第6周
第五單元
10月8日
復習課
1
10月9日
認識6~9
1
10月10日
想想做做
1
10月12日
10的認識
1
第6周
第五單元
10月13日
練習二
1
第7周
第六單元
10月17日
認識物體
1
10月18日
有趣的拼搭
1
第七單元
10月19日
2~5的分與合
1
10月20日
6~7的分與合
1
10月21日
練習三
1
第8周
第七單元
10月25日
8~9的分與合
1
10月26日
10的分與合
1
10月27日
練習四
1
10月28日
復習課
1
第9周
第八單元
10月31日
5以內的加法
1
11月1日
5以內的減法
1
11月2日
有關0的加減法
1
11月3日
練習五
1
11月4日
得數是6、7的加法
1
第10周
第八單元
11月7日
6、7減幾
1
11月8日
練習六
1
11月9日
得數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1
11月10日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
1
11月11日
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1
第11周
第八單元
11月14日
練習七
1
11月15日
得數是10的加法與10減幾
1
11月16日
求未知加數
1
11月17日
練習八(一)
1
11月18日
練習八(二)
1
第12周
第八單元
11月21日
連加、連減
1
11月22日
加減混合
1
11月23日
練習九
1
11月24日
復習(一)
1
11月25日
復習(二)
1
第13周
第八單元
11月28日
豐收的果園
1
第九單元
11月29日
統計
1
第十單元
12月1日
數數和讀數
1
12月2日
寫數和數的組成
1
第14周
第十一單元
12月6日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
12月7日
練習十
1
12月9日
認識鐘表
1
第15周
第十一單元
12月12日
9加幾
1
12月13日
練習十一(一)
1
12月14日
練習十一(二)
1
12月15日
8、7加幾
1
12月16日
練習十二(一)
1
第16周
第十一單元
12月20日
練習十二()二
1
12月21日
6、5、4、3、2加幾
1
12月22日
練習十三
1
12月23日
復習(一)
1
第17周
12月26日
復習(二)
1
第18~19周
12月27日~期末考試
總復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C闂傚倵鍋撻柟绋挎捣閻擄拷闂佺懓鐡ㄩ崝娆撳礂閿燂拷闂備焦褰冪粔瀵歌姳閿燂拷
S婵炴垶鎸搁敃銉╁箲閿燂拷濠电儑绲藉畷顒€锕㈤敓锟�闂佽壈顕х换鎰玻閿燂拷濠电偛鑻悧鎾澄i敓锟�闂佹椿鍘奸崯鍧楊敊瀹ュ棙鍎熼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