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7-03-02 15:37:41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語文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的作者是張抗抗。全文圍繞“標識”作者先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城市的雷同致使城市失去了它特有的個性,失去了活力和靈性,為下文寫“樹”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埋下伏筆。最后作者以真實的內心感受,來喚起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禮物的意識。用“樹”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后的饋贈,也是城市僅存的個性,來號召人們要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都是城市的孩子,對城市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一下哪些物體可以作為城市的標識,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六年級的孩子思維比較活躍,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多閱讀,在讀中去感悟,以便更深刻地認識到“樹“是城市的標識。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線,倡導多讀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明確指出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以讀為前提,以讀為中介,以讀為紐帶,以讀為歸宿的。讓學生在多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深理解和體驗,使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為什么說“我們的城市和城市,已經變得越來越像多胞胎了”,樹已經成為“城市僅存的個性”。
2、理解課文內容,對城市“多胞胎”現象進行思考,產生“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的強烈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對城市“多胞胎”現象進行思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把樹作為城市的標志,珍愛樹木,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對城市“多胞胎”現象進行思考,產生“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的強烈的愿望。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主學習——交流釋疑——領悟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城市的標志》,回憶一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作者主要寫了我們的城市與城市越來越像多胞胎,只有樹是城市中唯一的標志,呼吁大家愛護城市的樹。)
2、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識?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設計意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走進課文內容。
二、 自主學習。
前置作業
1、默讀課文7---17自然段,思考文中寫了哪些城市的哪些樹?這些樹各有什么特點?請填入表格,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樹,有感情地讀一讀。
城市 | 作為城市標志的樹 | 樹的特點 |
1 | ||
1 | ||
1 | ||
1 |
2、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志?(可以從文中找關鍵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自學,為課堂學習交流做準備。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三、交流釋疑。
1、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成果展示出來?
其他同學認真看,也可以補充完善。
2、集體評價。
城市 | 作為城市標志的樹 | 樹的特點 |
杭州 | 香樟樹 | 遒勁而伸展 王者風度 |
南京 上海 | 法國梧桐 | 高大粗壯 寬大茂密 浪漫 |
福州 廣州 | 榕樹 | 完整的森林 |
�?� | 椰樹 | 婀娜苗條 |
長春 | 油松 | 挺拔蒼勁 |
新疆喀什 | 圓冠榆 | 玲瓏精致 |
北京 | 國槐 | 秀氣堅韌 |
重點指導:香樟樹和法國梧桐兩段的朗讀。
指導讀出香樟樹的王者風度、遒勁而伸展、蔥郁等。
指導讀出法國梧桐的蔚為壯觀、寬大茂密、高大浪漫、光滑等。
一起來認識這些城市的標志。
師引讀:
所以作者說:在擁擠熙攘、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如今
引讀:唯有這些樹,如高揚的旗幟和火炬,從迷失的暗處閃現出來,為我們引領通往故鄉的曲折小徑。
當你迷失在被無數次復制過的城市里,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時,
引讀:唯有…….
小結:多么美麗的樹,它們不僅帶給我們視覺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引領我們找到回家的路,讓我們身心愉悅,作者把它稱為“城市的標識”?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交流中提高認識,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思維意識。
問題2: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識?
3、 交流: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識?
最后只剩下了樹,在忠心耿耿地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樹,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樹,用汁液和綠蔭在滋潤著這城市中蕓蕓眾生干涸的心靈。
老師相機板書:印記、標志、靈魂、饋贈、個性
點撥:作者把樹作為城市的標志,想表達什么?提醒我們……?
小結: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與城市之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相似,城市的個性不知何時被悄悄地抹殺。曾經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城市已被鋼筋水泥、大同小異的高樓覆蓋。在張抗抗看來,
接讀:最后只剩下了樹…… 最后只剩下了樹…… 最后只剩下了樹……也許有一天……
提問: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體會排比的作用。連續用三個只剩下樹,說明了樹在城市的重要作用。合理的修辭方法可以提高表達效果,讓學生在學習文章中體會。
四、領悟表達方法。
文章的題目是《城市的標志》,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筆墨來描述城市的“多胞胎”這一現象呢?(討論)
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用有差別和相反的事物做陪襯,我們把這種寫法叫做反襯。
五、拓展延伸。
既然樹木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請你結合學習感受,幫助城市綠化委員會寫一段宣傳語,用上排比、比喻或擬人的方法。
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吧,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吧,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吧,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束語:生活在日益美麗和繁華的城市中,讓我們都精心的呵護城市的樹吧,都用心地汲取和繼承城市的文化吧,讓我們的城市因文化而厚重,讓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因文化而溫潤。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