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數學說課稿 >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 正文
2016-12-07 18:57:45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數學說課稿
各位老師,上午好。崔巒先生曾說:“簡簡單單教數學,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我認為數學就要回歸這樣一個常態教學之中。并且在課中身體力行!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花邊有多長》這一課的設計,我們打開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5單元的“花邊有多長”,就會發現教材通過生動的場景,直觀的圖畫,展示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指導過程,教材中安排了圍一圍、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俗話說:“高樓大廈平地起”。掌握并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將為今后長方形的面積和其它圖形的周長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使學生理解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課的關鍵,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的情境,通過動手實踐,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能力目標:在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初步的分析、估算、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文化性,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于創新的精神,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正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生動描繪。在《花邊有多長》的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我為學生構建了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親歷過程、體驗成敗,融入到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去。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在自由空間中“表露”,在互動交流中“發現”,,在生活體驗中“感悟”,在開放思維中“碰撞”,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記得《實話實說》欄目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描繪他心目中的課堂的:讓課堂活起來,讓我們動起來。質樸的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確,課堂本就應是一個充滿靈氣的活動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下面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濃妝淡抹總相宜——創設情境,構建“對話”平臺。”
教師要有成本觀念,讓有限的教學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而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本課入選為06年省小學數學年會教學評比一等獎,定于在莆田的南門學校作公開教學,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尋找了校園中的美景大門等——這一最貼近他們生活的素材(播放課件),通過兩張相片的對比,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有意識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聯系起來,這樣既符合知識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學習。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體驗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形象地初步感悟長方形的周長。并適時質疑:“得準備多長的花邊才能夠既夠用又不浪費呢?”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便于調整后面的教學進程。
第二環節:“筆有千鈞任欷張——探索空白,豐富“體驗”過程。”
有道是“水本無華,相漾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發靈光。”
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充分的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引領學生(根據導學提綱自主探索、討論辯論、交流歸納真正理解------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充分的體驗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從“估一估”到“量一量”、“算一算”是經歷一種由猜想到實踐論證的過程,“估——量——算”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其中“量”起著重要作用,“量”驗證了“估”,同時“算”又使“量”從直觀走向了深化,為學生知識的系統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合他們的想法,課件直觀演示)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說說各種算法的想法。(結合他們的想法,課件直觀演示)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明確不管用哪種方法計算,都是求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總和。通過比較,得出最優化的計算方法:(長+寬)×2這種最簡單并能迅速計算出結果的方法。教學中由于我引進了新穎別致的辯論形式,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每次面對一個新問題,學生都領略到了問題的沖突性與挑戰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們始終沉浸在思考的樂趣之中。
第三環節:“意匠如神變化生——多彩練習,深化“新知”運用。”
數學教學,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使學生“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回歸生活。因此,我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層次的有趣的練習。有:
辨析練習:看圖形,算周長。快速搶答等;
情境練習:螞蟻大比拼;小學生由于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束縛,解答數學問題時,往往依據數學問題外的特征來識別,容易造成狹隘的思維定勢。故此,我有意設計容易產生偏差的練習題,誘導學生誤入“圈套”,落入“陷阱”,然后再充分利用課堂生成的錯誤資源促進學生反思、剖析、矯正,化錯為利,從而更加有利地領悟長方形周長公式這一數學知識。
創新練習:通過設計八一建軍節利用彩球來裝飾大門,計算彩球所需要圍的邊有多長這一問題?激起學生思考創新的火花,即是否計算大門四邊長度之和?下邊這條寬為什么不圍呢?在實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就讓數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因為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品德教育也為數學知識的呈現提供了載體,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問題是現實問題的一種表現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課件展示圍大門的圖)
拓展練習:讓學生課后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說生活中有關長方形的周長 ,寫一篇與長方形周長有關的數學日記。啟發學生新一輪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深化理解,使數學真正做到為生活服務!
總之,今天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精心設計教案的演繹過程,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告知”,而是一種學生通過學習實踐,實實在在的“親身經歷”的過程。本節課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征,設計貼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創新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以上是我對于本課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