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3:06:53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建議 教學理念 教學論文
以“我”的語氣來提要求,本身就是尊重了學生的需要,把握了學生的心理,讓外在的要求變為內在的需要。學生從“我能……”“我要……”“我一定……”這些要求中,讀出自己的使命,也能從親切的話語中受到激勵,從而產生興趣,要把事情做下去,并且要做好。“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讀,來思考,也可以按照課后練習提示的方法來學習。
練習中的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不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我有一些問題想和大家討論討論:觀眾為什么說‘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這樣的設計,鼓勵學生和其他人共同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獲得新感受。并且提示了問題,學生可以仿照這樣的問題去提問。學會提問題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這種方式是適合他們的。這對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適應新的時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練習中加強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設計。這些設計仍然是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出現,并沒有簡單重復的訓練,尤其重視了學生對語言的積累。至于學生積累什么,怎樣積累,教材只是提出了建議。“我們交流交流,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句子,哪個寫得更好,好在哪兒?”體會語言的準確。還有一些是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去讀去說去寫。課后還有一些“選做題”,教材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教材留下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并且精心設計了“導語”,從不同角度,給學生自主學習進行了指引,讓學生的學習有目的,有方向,有重點。總之,教材注重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獨特體驗。
點擊“綜合性學習”──學習就是實踐
本冊書中共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分別是“調查周圍環境”(第二組)、“了解父母是怎樣關心愛護子女的”(第五組)。這樣的學習,有助學生加深對于單元主題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通過“語文實踐”。本冊的綜合性學習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語文實踐”的機會,可以觀察,可以調查訪問,可以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對于實踐的過程還要積極進行反思,小組成員之間要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相互合作,碰到問題要相互支持鼓勵,還要共同設計匯報方式。多種形式的匯報也是重要的語文實踐,可以展示成果,可以出示作品,可以談感受,可以相互交流體會……這些都是“聽說讀寫”的集中展示。并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更多了解自然、社會、他人和自我,這是在課堂上無法領略的人生風光。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語文實踐的過程。這樣的編排設計,符合學生年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艱辛和快樂,學生經歷的是實踐過程,更是難忘的生命歷程。
點擊“口語交際”和“習作”──生活和語文學習沒有界限
“口語交際”以對文本的學習為基礎,有的就是來自前面的“綜合性學習”。“習作”絕大多數是口語交際內容的書面化或延伸。口語交際和習作直接安排在文本學習的后面,有渾然一體之感,學習別人的文章,自己進行了“課外實踐”,說說見聞,談談收獲,交流感受,水到渠成。在交流的基礎上整理、升華,形成文字。這樣的編排尊重學習規律,科學合理。
從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看,由讀學寫,根據活動來寫,更貼近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不至于產生畏難情緒。學生“以我手寫我口”,讓寫成為需要,成為快樂的事情。為學生寫自己的生活提供條件,在我們的學生作品中才可能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實的兒童世界,我們的學生才能在實踐中明了寫的真正意義。
通過閱讀和習作,學生慢慢形成文章從生活中來的意識,在學生的經驗世界中讓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就是生活本身,我們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更好地關注生命,更好地了解人生。學生通過教材建構生活和語文的聯系,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本質──生活和語文學習原來本不矛盾,其實就是一個整體。
點擊其他──一切都不是偶然
看看每一組導語下面都有一幅圖,這些圖最直接地提示了這一組要學習的內容。課文插圖“嫦娥奔月圖”“女媧補天圖”“夸父追日圖”給人美感和無盡的想象空間……補白處的一棵樹,一株草,都給人美的感受。這些畫面與教材內容高度和諧統一,讓學生處處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體現了編者的審美追求。
“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現”,提示學生用“我”的眼光去發現語言學習的規律,或者是相同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不同(語文園地五);或者是形近字的差別(語文園地八);或者是體會句式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語文園地三)……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規律由“我”發現,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規律“我”也可以發現,提高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規律“我”發現了,提高學習的自主性。把語文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學生會有更多發現的快樂,在發現中學會學習。
“日積月累”“讀讀背背”都是精選的語言材料,有些就是要吸收,像古詩──《游子吟》,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詞語──姹紫嫣紅、郁郁蔥蔥等,還有歇后語;有些還要自己創造,像詞語填空。這些有的來源于課文,有的就是母語的經典,給學生人生的滋養。
“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展示臺”交叉安排。“成語故事”──“畫龍點睛”“買櫝還珠”的安排根據本單元學習重點。“趣味語文”的安排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比如“看圖猜成語”,設計很有新意,“兩扇打開的門和一座山”就是“開門見山”……“寬帶網”拓展了課本知識。“展示臺”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果的舞臺,同時提示了展示方式。
“資料袋”的設計不但給學生提供了靜態的知識,也給學生拓展了無限廣闊的自我探索空間,學生會借助這個線索利用其他方式去查找資料。
總之,教材的每一個哪怕細小的地方,都透著匠心,都是編者努力讓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有利于學習,有利于創造的體現。
教材給學生留下了很多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揮自己引導作用的空間。如何引領學生學好教材,如何引領學生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探尋,成了擺在執教者眼前的重要課題。
我們這些執教者只有充分理解編者意圖,把整冊教材作為一個整體來實施我們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同時讓他們懂得熱愛自然,認識自我,熱愛國家,關心他人……最大程度地體現語文教育的人文色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歡迎掃描二維碼
奧數學習社
奧數網管方服務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