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1:37:5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建議 教學方法 教學論文
教學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樹立用教材教的意識。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在引導孩子認識自然、認識社會,更重要的是學習語言,提升語文能力。曾經說過,當文本被選入教材之后,它的原生價值就變更為教學價值。
所以要做敏感的語文教師,特殊的語言現象絕不放過。低年級教材的特殊性表現在──課后練習除了“朗讀課文”“抄抄寫寫”幾乎沒有其他,這更考驗了教師用教材教的能力。在解讀課文時,要練就語文教師的慧眼。例如,
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在表達上有何特點?如何體會?如何學用?
層次分明的語段如何訓練概括能力?
怎樣依據文本特點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能否捕捉到一些寶貴的練筆機會?
用教材教,就不僅僅圍繞課文內容打轉,更把目光關注到語言、關注到語文的工具性上,真正回歸到語文教育的本真上來。
2.低段并不“小”,大語文觀更要樹立。為孩子以后的學習打底。語文學習習慣、生活中學語文、堅持日有所誦等意識都需要一步一步培養,絲毫不可懈怠。
3.開啟課外閱讀的重任責無旁貸。
閱讀滯后,很有可能會錯過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期,尤其會錯過培養孩子母語情懷的黃金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兒童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期應在一二年級,中年級之后就會相對困難。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使孩子在8歲左右進入自由閱讀狀態。我們一定要為孩子開啟閱讀之旅,讓孩子感到“書是甜的”。不要等待學校、等待社會創造條件,從現在開始,要善于運用零星的時間,主動讀起來。設法解決讀物(班級交換)保證時間(每天半小時)定期召開讀書會。
本學期要求必讀兩本書。書目推薦《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神奇校車》《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夏洛的網》《時代廣場的蟋蟀》等,保底要求自選兩本。要重視讀的質量,后續的讀書興趣,讀書的收獲。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的感觸是,多寫能促進表達,但多讀一定能提升表達。所以,讀書活動一定要有聲有色的開展起來。
4.一定要實現積累與運用并行。
大家比較重視積累,但忽視運用。積累轉化為運用的途徑就是語文實踐。
提示注意三點:
第一,每篇課文學完后,要采用恰當方式,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第二,閱讀中反復誦讀和品讀的點,要讓學生通過情境性填詞、造句等模仿性練習強化積累下來。
第三,精心設計運用語言的書面練習,盡量多樣和開放。如:22課《我為你驕傲》P102,有一段寫道:“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并真誠的向她道歉”。敏感的老師立刻會捕捉到訓練點,進行寫便條的課堂練筆,訓練學生寫清事情經過、表達真誠的歉意。既深入理解課文,又獨立運用語言,還學習了留言條的寫法,可謂一石三鳥。
5.識字教學要突出重點。二年級孩子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教學中要盡可能利用學生已有經驗,自主識字,突出識字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識字方法也要視教學情況或集中識字,或分散在課文中進行。強調語境,重視復現鞏固。
寫字教學要重視發現規律,抓住重點,示范寫典型字,教給規律,追求舉一反三的效果。如第一課9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前面6個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后面三個是左右同寬的字,其他課后要書寫的生字都是按一定規律編排的,指導書寫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書寫規律,教師輔助提煉,觸類旁通。
6.寫話教學應給以足夠重視。
不能只依賴于單元寫話,日常練筆要加強,聽寫、仿寫、抄寫、課堂素描、校園記事、單元卷中的看圖寫話,要持之以恒,注意養成寫后修改的習慣。
二年級下冊的表達應與中年級相銜接,語句通順連貫,表達流暢,有運用詞語的意識,開始學習分段表述,每次寫話不應少于220字,這是保底要求。
最后送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教育的困境總是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面目出現,而在我們的教育智慧面前,又總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圓滿結局。希望我們多想辦法,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或說語文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