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0:58:5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語文教學論文 教學建議
(學生全班交流,隨學生的匯報,老師把“小鳥”放到相應的大樹上)
師:回到家的小鳥們可感謝小朋友了!但是,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能又快又準地叫出小鳥們的名字呢?
�。▽W生齊讀掛在樹上的26個字)
以上是“新課導入”環節和第一題“我會連”的設計,接下來的每一題也都分別設計成秋游中的一項有趣的活動。整節課的教學都在大森林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效果很理想。
類似的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還有游戲性情境—一根據“園地”中各道題的特點,分別選擇相應的游戲(摘果子、吃水果、過橋、登山、撿貝殼、大轉盤、走迷宮等)與之匹配,使整堂課的教學始終成為學生玩游戲的過程;競賽性情境—一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擂臺賽,讓學生在濃濃的競爭氛圍里完成“園地”中的各項訓練。
對此,有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創設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人了些?簡簡單單的一道題,何必處理得這么復雜?拿起筆和尺連一連,再讀一讀,不就得了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教師在備課時,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創造性勞動,在課堂上呈現出比傳統教學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學場景,它的意義遠遠不止在于讓學生會讀會認,其更深更遠的意義在于它對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的激發,在于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而不至于讓學生剛入學不久就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和熱情,影響他們今后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對語文的認識和態度。所以,不可忽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或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創設什么樣的情境,其本質都是形式。教師要重視并善于借助情境引導學生逐步落實學習目標,這一點才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否則,學習情境的創設也就流于形式。
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延伸拓展,激發學生聯系生活創造性地學語文、用語文
在“發現規律、舉一反三”的要求上,基礎訓練與語文園地基本相同,只不過后者應更注重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遷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并進行遷移。如:“我會認”“比比寫寫”“讀讀說說”等訓練,都應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認字、寫字、說句子,而后以教材為“引子”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
如《語文園地二》的“我會找”這道題可這樣設計:在學生把圖中的13個字分別裝入帶“氵”和帶“辶”的籃子后,樹上又掉下了五個空蘋果(沒寫上字人這五個蘋果該放進誰的籃子呢?孩子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生:先給每個空蘋果取個帶“氵”或“辶”的名字,再把它們裝進籃子。
師:你能幫它們取什么名字呢?
生:我幫它取個名字叫“淵”,我的名字就有這個字。
師:真棒!能從名字上認字。
生:大海的“海”有三點水,我看課外書上認的。
師:這個小朋友更厲害了,能從課外書上認字。
生:我從廣告牌上看到了“好運氣”這三個字,“運”字也帶有“辶”。
師:太了不起啦!廣告牌也能成為你的識字老師!
“如何把沒有名字的蘋果裝進籃子”的安排是“我會找”這一道題教學的點睛之筆。它不但是知識、技能的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其精彩之處,第一,在于它所傳遞的一個信息——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完全必要也完全可能。我們的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因此,從周圍同學的名字,到課外書、廣告牌……都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在這一方面.教材直接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如:57頁的認姓氏字、99頁的認牌匾字,都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沒有什么課內外、校內外的鴻溝。教學時,要盡可能地安排同桌或小組間交流,展示自主學習語文的成果。第二個精彩之處是,這位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給予的適時評價、鼓勵。我想,教師簡短的點評,絕對不僅僅是對發言者的肯定,其更大的作用、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它對全班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方法、途徑的一種滲透性的、無形的指導。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重視,久而久之,就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語文,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自主學習語文,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使語文教學的課堂越來越廣闊、每一個參與課改的語文教師.都應確立大語文觀,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以教材和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為“引子”,用贊賞、期待、信任的態度,把學生領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去感受語文、學習語文。
再如:對于《語文園地五》的第二處領會讀”,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朗讀訓練后,可作如下的拓展訓練。
1.討論:天上的白云有時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時又像什么呢?
2.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平時的觀察試著改編這首兒歌。
3.交流:教小朋友讀一讀自己編的兒歌
仿編兒歌,這是一件多么有創意又多么有趣的事啊!在老師用熱情鼓勵的語言和充滿信任的目光創設的氛圍里。孩子們積極調動平時的生活積累(對白云的觀察、想像)和語言積累,興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有的編了《天上的小白兔》,有的編了《天上的大白鵝》,有的編了《天上的白龍馬》……一個個儼然都成了小詩人。其“作品”雖顯稚嫩,甚至有點兒可笑,卻編得用心、真實,而且仿中有創,不乏個性。在編一編、讀一讀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孩子們嘗到了輕輕松松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真切地獲得了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成功經驗。類似的拓展活動非常具有語文實踐價值,但是應注意重在過程,淡化結果。
以下是學生仿編的兩首兒歌。
天上的小白兔天上的大白鵝
天上一群小白兔,天上一群大白鵝,
蹦蹦跳跳真可愛。有的游泳有的散步。
小白兔啊下來吧,大白鵝呀下來吧。
不要在天上著了涼。不要在天上迷了路。
地上草兒密,地上河水清,
地上蘑菇多,水里小魚多,
地上才是你們溫暖的家。大地才是你們的家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師都非常熟悉的名言。但是,我們不能僅僅把它掛在口頭上,為了實踐這句話,我們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創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愛學語文,愛語文老師,在語文天地間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