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10-09-17 15:49:56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語文
《古詩兩首》
教材分析
本課兩首詩可以說是寫馬詩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又各具氣象,特色鮮明。
杜甫以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他在《房兵曹胡馬》詩里刻畫駿馬的骨骼勁挺用“鋒棱瘦骨成”;刻畫駿馬的雙耳用“竹批雙耳峻”;描寫駿馬奔馳時用“風入四蹄輕”。把駿馬之神之靈之駿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正抒發著當時二十九歲的杜甫躊躇滿志充滿遠大抱負的情懷,“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蹺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有這樣的好馬,當然可以橫行萬里為國立功,可見青年杜甫自比駿馬奮蹄的豪邁情懷。這首詩非一般詠物詩生硬外加上的言志,而是于詠馬之中表現出詩人的情與志。杜甫寫馬,可謂已達形神俱似之境,詠馬之后自然轉入言志,詩的后兩聯,借寫胡馬的品格,表達了對朋友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杜詩圣極口贊譽這匹寶馬良駒能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末聯既是言馬更是言人,鼓勵友人房兵曹,身為兵曹參軍,當有萬里之志、英豪之氣!這雖
是激勵友人,更反映出詩人自己的壯闊胸襟!全詩分前后兩部分:前四句正面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入抒情,是虛寫。
李賀的這首《馬詩》是他《馬詩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馬詩》23首,通過馬表現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懷才不遇的憤慨。詩中更吐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對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是這些都是詩人不可能得到的,文字中清冷大氣的場面正是詩人心境的寫照,同時詩人又寫“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更表達了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僅二十字就巧妙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了詩人復雜的心情,可見李賀的才華。
要點提示
1.整體感知詩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詩句對譯,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本課這兩首詩的學習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
2.熟讀成誦,古詩的教學更應該遵守這一規律,課堂上教師應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情況,創設多種朗讀的情景,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充分,在此基礎上有感情背誦。
3.兩首詩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差別很大,但都有詠物言志的特點。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體會詩句表面意思的基礎上,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和感情,效果會更好。
教學建議
1.加強誦讀,品味語言精華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古代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修養。
2.加強對比,了解詩人的背景資料兩首寫馬的詩從不同側面入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言為心聲”,如果能通過兩首詩的對比學習,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每首詩蘊涵的意思以及明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體會到“我手寫我心”的寫作目的,倡導學生積極地拿起筆來描寫來抒發自己所思所想,像兩位詩人一樣寫出具有個性的詩文。但學生對詩的理解一定要建立在對兩位詩人當時寫詩時各自不同的境遇有所了解的基礎之上。
3.《馬詩》描繪了一幅相當生動的畫卷,正所謂“詩中有畫”,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詩中畫面,并在恰當的時候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圖。4郾渲染情境,妙用古典樂曲。學習古詩要使學生置于古雅沉靜的文化氛圍中,讓學生受到直接地感染。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古典樂曲為學生創設一個古香古色的情境,也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習生字
本課有5個生字。注意“甫”字的讀音,不要讀成pǔ,“驍”不要讀成ráo。容易寫錯的字有:“甫”不要丟點,宛”不要多點,驍”不要多點。注意形近字區別:宛(宛如)和碗(飯碗),堪(不堪)和湛(湛藍),驍(驍勇)和饒(富饒),峻(險峻)和俊(英俊)。多音字:燕(yān――燕山yàn――燕子),似(sì――似乎shì――似的)。
思考交流
在學完兩首詩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縱觀兩首詩,讓學生畫出描寫馬的詩句,再比較一下它們的不同。第一首詩作者以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前四句都在描寫馬的雄健,是實寫。有這樣的好馬,當然可以橫行萬里為國立功,表現出詩人的情與志。李賀的《馬詩》描寫的是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中的馬的蒼勁有力,通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表達了詩人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要求學生會背誦這兩首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多種朗讀的情景,讓學生熟讀成誦。
■參考資料
1.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于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游吳越,北游齊趙,裘馬清狂而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后入長安,困頓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亂起,為叛軍所俘,脫險后赴靈武,麻鞋見天子,被任為左拾遺,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嚴武鎮蜀,薦授檢校工部員外郎。次年嚴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攜家出峽,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詩人迭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偉大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
圣”,與李白合成為“李杜”,代表著中國詩歌創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高峰。
李賀:(790-816)字長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陽),是個早熟的天才,也是個不幸的詩人。《新唐書》說他“系出鄭王后”,算是皇家宗室,但譜系已遠,沾不上皇恩了。他父親當過縣令,而他卻由于父名“晉肅”,與“進士”諧音,便不能參加進士考試,只當上個從九品的奉禮郎,二十七歲就怏怏而死。有《李長吉歌詩》。
2.詞語解釋:
【大宛】今蘇聯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產名馬,尤以汗血馬(漢稱天馬)著稱。
【竹批】古以兩耳尖銳為良馬。
3.推薦閱讀:
詠馬(二首)
楊師道
玉鞍金絡過丹墀,骨相崢嶸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馬,老肥御苑未曾馳。
羸疲豈任鹽車重,伯樂見之不勝嗟。
此馬若遂千里志,追風猶可到天涯。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