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11-07 21:32:14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語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認為的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我們既要留有時間讓學生親自體驗,閱讀感悟,有要不失時機地組織班級交流,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閱讀的感與知。達到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學習不能游離于語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在理性的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讓理性的材料伴隨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在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確立了引導學生“品言、悟情(理)、表達、創作”的語文學習目標及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及平時學習中推行自主學習及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選擇方法、自己讀透課文,自己深入評價,主動傾吐表達,交流所得;主動創作提高。同時給予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表現的實效性!
本節課正是基于以上指導思想和我本人平時的課堂改革實驗經驗的總結而設計的。
一、自主選擇
引導選擇,讓學生個性飛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選擇往往會有很大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而巧妙的引導學生選擇,促進個性閱讀。
1、挑自己喜歡的;
2、選自己合適的;
從雪松、旅行者、課文的寫法這三個重點方面任意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并且適合自己去探究的,或者在小組成員共同的努力下可以共同完成內容去學習。
3、展自己拿手的
在展現小組智慧,總結本課所得的環節,我讓學生各展所長,同時也學會了取人之長。
二、用心傾聽、精心對話
★精心設計對話過程,優化閱讀教學結構。
走出舊閱讀觀的誤區。舊閱讀觀:以本為本,接受、理解、被動的,單面的,造成了三個誤區:(1)著眼知識內容;(2)偏重于講解;(3)被動理解。從而導致傳統的備課也出現的不少問題:(1)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培養;(2)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3)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4)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5)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
新閱讀:應該以讀書為主,閱讀是搜集文化資源,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處理、認知、發展)創造文本而又發展自我,以讀書為本,雙向互動,雙重建構。(文本、自身與讀者;作者與讀者)1、突出主體性:以人為本,立足人的發展,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2、強調實踐性:以讀書為本,立足于自我建構,要變外部給予為內化生成;3、注重整合:加強語感培養,立足整體把握,變零碎的為三維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因此,我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課的設計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學,是這堂課應該讓學生怎樣學,應該讓他們掌握那些學習方法;應該怎樣讓他們學得深刻,有最大化的收獲。其次再考慮自己的教學過程預設。以前我的教學設計非常詳細,把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問題、甚至把學生應該回答的答案都寫出來,設計出來,然后是課堂上的“釣魚”活動。現在我的備課在考慮好應該讓學生怎樣去學之后,只重點考慮、預設兩個環節:1、精彩的開頭,在一開始就要吸引住學生的心;2、大的教學步驟(激情導入、自主學習、交流匯報、創作升華) [★四個階段:一、啟動準備階段:激活已有經驗,進入話題情境;二、主動自讀階段:學生與文本對話;三、聯動合作(生-生-師對話):1、表現自我,充分戰士自讀成果2、評價切磋,大膽質疑展開討論或爭論3、啟迪引導,啟發、點撥、示范、升華;4、能動的轉換、創作升華階段],其余的全部都要靠學生課堂的生成,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學情,如學生的理解、評價、創作、成功與失誤等,即抓住這些資源,運用教學機智靈活的引導調控,再生成中完成預設目標,甚至超越預設目標。
三、聯系生活、服務于生活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以致用。
關于對第二個旅行者的話的討論,對什么時候該正面抗爭、什么時候該適當讓步的討論,以及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具備了雪松的這種精神的討論,我都是在讓書上這些從生活中總結得來的深刻的道理通過討論從新還原到學生的生活中,并通過討論形成更深刻更形象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從比較高的角度取指導自己的生活。
四、珍視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映的變動。”
★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學情”即使的調整、變革,但總的思路及注意點就是:1、溝通四條通路:作者的思路;編者的思路;學習思路;教學思路,導讀策略;2、協調三種活動: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點撥示范。
語文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是讓學生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享受語文。
四、延伸課外
1、課外完善小組的創作]
2、 課外圖書的推薦閱讀
3、 相關名言、故事的收集
都是在延伸這堂課教學,并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