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1 17:54:53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 蘇教版 三年級
一、教學內容:
除法,認數,千克和克,加和減,24時記時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整理和復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了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母不超過10),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在現實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認識千克和克,通過動手實踐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統計與概率:
·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數據,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計數器上表示數→分析數的組成→探索數的讀法與寫法→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學習萬以內數的過程,以及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過程,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在探索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發展抽象思維。
·在觀察常用物體并把幾何體與其相應視圖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在通過折、量、比,探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在動手圍、量、畫、算平面圖形周長的活動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拋小正方體等活動中,經歷分類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用數據描述現象以及判斷可能性大小等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簡單的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
·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信息,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具有主動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逐步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經常與同學共同開展學習活動,經常與同學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簡單地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活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通過教科書里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多種資源,了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在教科書和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三、教研活動安排:
1、研究課題:如何構建全納的數學課堂。
2、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備課,改進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
�。�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倡導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強學生的數感、提倡算法多樣化。
�。�5)盡力創設濃厚的、鮮明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6)面向全體學生,認真做好補差工作,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
�。�7)加強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關心與支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