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6:41:23 下載試卷 標簽:思維拓展 課件 語文 自我介紹 填報指導
【教學難點】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放飛蜻蜓
2、齊讀題目。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誰放飛了蜻蜓?為什么要放飛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促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沒有把握讀好的字。
2、放課文范讀課件。
(要求學生特別聽準剛才畫出來的生字詞的讀音,并標上拼音。)
3、同桌互相認讀預習時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讀音。
4、指名讀生字、詞,檢查、訂正讀音。
5、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⑴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⑵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誰為什么放飛了蜻蜓?)
6、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相機簡介陶行知生平。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線,只有讀通,才能讀懂,按循序漸進原則,先讀準字音,再讀通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
⑴、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訴別人,看看誰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匯報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勵推廣。
2、指導書寫。
⑴、仔細觀察每個字,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⑵、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請老師或會寫的同學示范。
⑶、你認為哪個字你能寫得最好,寫給大家看看。
3、檢查訂正,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已掌握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應予以鞏固提高,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對識字、寫字能力應有更高的標準,并為之奮斗。】
四、小結課堂,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比一比,再組詞。
搶( ) 蠅( ) 構( ) 復( )
槍( ) 繩( ) 夠( ) 夏(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誰) 因為 所以 地放飛了蜻蜓。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捉( ) 吃( ) 停下( ) 調整( )
放( ) 送( ) 展開( ) 保持( )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設計意圖:充分肯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基礎性作業是對本節課堂教學重點的檢測與鞏固,拓展性作業設計為下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 二 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誰愿說一說?
2、誰愿匯報自己不理解的的問題。
(1、陶行知為什么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2、他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此環節的設計既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容的把握情況,又是將學生思維引入本節課學習的重點,使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連接起來。】
二、細讀感悟
(一)、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反復朗讀,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說了幾次話,用“-----”畫出他說的話。
2、匯報后,自由讀讀這些話,自主體驗這些話的意思。
3、看看課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樣對孩子們說這些話的?自由讀讀這些話,讀出語氣。
4、指名讀,讀出語氣,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大家評一評。
5、重點體會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說的兩句話:①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兒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體會陶行知說話語氣的委婉,
⑵、讀出慈愛的、商量的委婉語氣。
6、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后,孩子們有什么表現?
(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真誠的關愛。)
(二)、探究課文,尋找答案。
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認真讀陶行知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語言,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
(2)說說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播放相關介紹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的課件,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3)說說陶行知這樣對孩子們詳細介紹,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
(三)、繼續朗讀,說說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飛了蜻蜓,孩子們什么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人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3、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讀。指名表演讀。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在整過教學環節設計上,緊緊圍繞讀書與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分角色表演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領會作品的思想內涵,使體驗更加細膩,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說說你的收獲。(可以引導學生從字詞、語句、懂得科學知識和道理等多方面來談。)
2、學完課文,你還有問題嗎?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會再長出來嗎?”“蜻蜓眼睛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可指導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課下查資料,教師提供一些途徑、方法。比如網絡搜索等。)
【設計意圖:遵循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留給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自主選擇,使語文課堂有效向課外延伸。】
四、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把你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2、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話,說說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你見過的蜻蜓是什么樣的?用幾句話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2、搜集更多關于蜻蜓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蜻蜓的特點和它對人類的好處,向大家說一說。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