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2 09:26:4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培訓 語文 診斷活動
生:(讀句子)“四面八方的人們像潮水一般涌來……”
師:讀懂這句話的同學站到前面老師這兒來。
生:(教室里約一半學生上)
師:老師這里就是天安門廣場,你們應該站在什么地方?
生:(頓了頓,學生便有的站在黑板左側,有的站在黑板右側,有的站在學生中間,作四面八方狀。)
師:現在老師讀句子,看同學們表演得對不對。(師讀句子:四面八方的人們像潮水一般涌來……)
生:(紛紛上)
師:(問一個跑得特別快的小朋友)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啊?
生:因為我是潮水,是非常快的,非常猛的,所以跑得這么快。
師:不錯,潮水是涌來的,是一浪――
生:是一浪跟著一浪的。
師:對了。老師再來讀這個句子,看看下面的同學有沒有理解了。(師又讀這句話)
(下面學生也紛紛跑到老師身邊去。)
師:好,都理解了,下面老師繼續讀,同學們繼續表演。(師讀:人們歡呼著,跳躍著……)
(個別學生跳了起來。)
師:你們歡呼了嗎?跳躍了嗎?
(學生都跳了起來。)
一生:老師,我們歡呼什么?
師:你說呢?
生:我們贏了!
師:對呀。(又問另幾個學生):你歡呼什么?
生:中國贏了!
生:我們勝利了!
生:我歡呼:“耶!”
師:好,現在我再讀,你們表演。
(師讀句子,生一邊跳躍一邊歡呼。)
…………
此文為同學龔文娟老師在無錫市骨干教師培訓班華士片上課的實錄,聽完后對老師在課堂上運用表演來創設情景,渲染氣氛,促進對諸如潮水一般涌來歡呼雀躍等詞句的理解的方法感觸還是較深的。語文課歸根結底是姓語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統一,拋棄或忽視任何一方都是語文教學的缺憾。以前經常在聽課或自己上課的時候,也經常用一些諸如表演等形式的非語文的活動。我認為應該正確的認識這種活動。達成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目標的途徑是多通道的,像表演,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獲得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語言文字后包含的人文因素,這種表演是有效的表演,是促進人文性工具性統一的表演;這種表演當然是應該精心的設計的表演,有著非常清楚的語文課目標指向的表演,而在教學中與語文教學的目標風馬牛不相及的表演、對話等非語文活動應該少之又少,留給學生以真正語文活動的時間!【請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本課更多資料!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