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系列——朱元璋教子以“德”
來源:網絡 2009-02-24 11:31:42

“教子以德”不是現在才提出的。因為“德”既能補體,也可補智,所以古人一直遵循著這條原則來教育子女。
明太祖朱元璋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他既重視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視幫助他們“正心”,即品德教育。為此,他采取了重言傳、聘嚴師、親力行的辦法。
他曾經嚴肅地訓誡太子和其他兒子,說:“你們知道‘進德修業’的道理嗎?‘進德’,即進益道德;‘修業’,即修營功業。古代的君子,德充于內,又見于外,故器識高明,善道日多,惡行邪僻皆避之。己修道已成,必能服人,賢者集攏于你的周圍,不肖者遠避。能進德修業,則天下必治;否則必敗。”
他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們要艱苦創業。內宮建成以后,朱元璋令人將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艱苦創業的經歷畫在殿壁上。他對兒子們說:“我本是農民出身,祖父輩積德行善,以至蔭及于我。現在繪成這個畫面,就是要使子孫后代知道創業的艱難,多多磨礪自己。”他立下兩條規矩:一是子孫除辦公外,一律穿麻鞋,坐竹椅,睡藤床;二是出城遠游,不光騎馬,還要步行。他還要求子孫后代“戒驕侈”“恤民情”“用仁義”“安百姓”,以此來守業。他對太子說:“你了解農家的辛勞嗎?農家勤四體,種五谷,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所以,你要常想到農家的不易,取之有制,用之有節,使之不至于饑荒,才算盡到了為君之道。”
為了使諸子做到“進德修業”,朱元璋聘請各地名師,精選經典著作,對諸子進行嚴格、系統的“德行”教育。他要求這些老師:“好師傅要做出榜樣來,因材施教,以德教人。我的諸子是要治理國事的,教的法子,最重要的是要正心。正了心,什么事都可辦好;正不了心,各種私欲便趁虛而入。你們必須教諸子以實實在在的東西,不要光背些華麗的辭藻,真正讓他們進德修業。”1386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定都南京,準備修建皇宮。兒子們主張宮殿要建得富麗堂皇,要講究氣派。但朱元璋不同意,他對兒子們和經辦官員說:“宮殿只要堅固耐用就行,不必過分豪華。當初堯住茅屋,舜居歷山,成為萬世稱頌的圣君。做皇帝的能注意節儉,臣子們就不敢奢侈。要知道金銀財寶不是寶,真正的寶是節儉!”
由于朱元璋“教子以德”,因此他的后輩兒孫們都很有才學道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