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學生可辦借讀 家長期望入學政策能放寬
來源:京華時報 文章作者: 2008-04-29 09:22:28

圖 張浩
當下,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外地人口數量龐大。沒有北京市戶口,這類人群的子女到了入學年齡能否在北京享受到義務教育呢?如果想在京入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經歷哪些程序呢?記者向教委和多所學校了解了相關情況。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委:原則上所有公立學校都應接收借讀生
北京市教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市教委的政策來看,原則上所有公立學校都應接收借讀生。“但具體每個學校怎么操作,各個區縣教委可能有不同的政策規定。”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對非京籍學生在北京的借讀問題有著如下規定:申請入本市(北京市,下同)中小學校借讀的外省市學生,一般應由其家長(監護人)持學生常住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該生在當地沒有監護就學條件的證明材料(學生在常住戶口所在地有學籍的,還應持學籍所在學校開具的同意外出借讀的證明)和其家長(監護人)在京居住或暫住證明等,向學生暫住地區管片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同意,即可入校作為借讀生。
其中,申請在京中小學借讀接受義務教育的,按照《北京市對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暫行辦法》(京政辦發[2002]19號)和《關于貫徹落實〈北京市對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暫行辦法〉的通知》(京教基[2002]31號)執行。有關辦理程序主要是由其父母持申請借讀者戶籍所在地鄉(鎮)級人民政府出具的該兒童、少年及其父母的戶籍證明、其父母的身份證、在本市的暫住證和外來人員就業證等有關證明,向暫住地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再持其為學生開具的“在京就讀批準書”,到暫住地管片學校申請借讀。學校按照區縣規定的辦法安排學生。
此外,市教委對以下幾種情況的借讀生有優惠政策:原北京知青子女持區縣勞動與社會保障局開具的原北京下鄉青年子女身份證明;隨軍家屬中的適齡兒童、少年持部隊師(旅)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證明;在京工作的博士后人員子女持全國博士后管委會開具的介紹信和進站函;在京投資臺商及其雇員(臺胞)子女持教育行政部門開具的臺胞子女在京就讀批準書;本市引進人才子女、留學回國人員子女、在京投資企業高級人員子女持父母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申請在京中小學就讀時,可直接到居住地管片學校聯系。學校應批準其借讀申請,按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對待,免收其借讀費。
父母一方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的學生,持父(母)的北京市戶口簿及我市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開具的學生與父(母)關系證明,直接到父(母)戶口所在地管片學校聯系借讀。學校對服務片內的應予接收,按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對待,免收其借讀費。
按照教委規定,借讀生應繳納借讀費。現行標準是:小學每生每學期20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500元,高中每生每學期2000元。
區縣教委政策細節略有不同
記者電話咨詢了學校較為集中的海淀、朝陽和東城三區教委,詢問有關辦理借讀的細節問題。
朝陽區教委招生辦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非京籍學生在北京辦理借讀,首先要回戶口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開證明,證明當地沒有監護人,然后父母拿工作證明、暫住證、房本或房屋租賃合同、身份證等材料到暫住地街道辦事處開具借讀證明。“如果是農村戶口,可以免收借讀費,如果是城市戶口,需要交200元借讀費。”工作人員表示,家長可自主與學校聯系,看學校是否接收,“一般學校如果有空余名額是會接收的。家長可多聯系幾所學校,應該會找到愿意接收的學校。一般來說,是在開學前一周和后一周辦理,但現在可以提前聯系。”
東城區教委則是在每個學區內劃分出一兩所學校定點接收外來人員子女。“比如您家住東四十條附近,那么東四七條小學就是這個片區內能夠接收借讀生的學校。這樣被指定的學校,對于片內借讀生原則上無條件接收,如果名額有限也會優先接收。”東城區教委小學教育科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舉了個例子。“我們劃分的這些學校不是根據學校的好壞,其中有些也是特色校,當然可能規模沒有史家小學那么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我們也很重視,但像史家、府學這樣的學校,連片區內的北京本地學生都解決不了,就更不可能解決外來人員子女的問題了。我們劃分學校也是有統計,選擇那些在接收本地本片生源前提下還有容量的學校來解決外來子女的問題。如果家長選擇這之外的學校,那就算是擇校了。”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在東城區內,孩子九年義務教育是會保障的,不存在上不了學的問題,但如果家長要擇校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家長要做的,就是在指定的報名時間里,拿著規定的材料帶孩子去報名。今年具體的報名時間還沒定下來,一般會在6月10日左右。”
海淀區教委小學教育科工作人員表示,今年的具體政策還沒出來,等到5月下旬才可問詢。
公立小學 名校名額緊 普通小學門檻低
上周,記者以家長身份向各區縣多所小學進行了電話咨詢。記者發現,小有名氣的學校一般都表示不接收借讀生或能夠接收借讀生的名額非常少,而一些普通小學面對記者提出的借讀要求答應爽快。
朝陽區實驗小學負責招生咨詢的老師告訴記者,“我們學校很好,要來的外地孩子也特別多,但名額很少。得等今年6月中旬招完服務范圍內的孩子后,如果有多余名額,我們可以接收。但今年有多少名額,現在還不清楚,去年招過,不過非常少。可以先做個登記,如果有消息我們會通知家長。”
北京七一小學相關老師說,“2月底開始,好多家長就已經在學校網站上登記了,都登滿了,現在報不了了。我們學校外地借讀名額和外區縣擇校名額是在一起的,去年有140個,今年可能也差不多這個名額。”
中關村二小招生辦相關老師表示:“學校沒有地兒,去年也沒接收過。雖然今年報名還沒開始,但學校提前做過統計,收不了外地孩子。”同樣,府學胡同小學也明確表示,“我們只招本片學生,不招外片,不招借讀。”
中關村三小相關老師告訴記者:“我們去年接收過少量借讀生,但今年收不了。今年每個班招生人數縮減到40人,我們前期做過統計,光是消化片區內的孩子,學校的壓力就已經很大了。”
當記者向萬壽寺小學進行電話咨詢時,對方爽快地答應,“可以辦借讀,您5月底或6月初拿材料來報名就成。我們一年級有兩個班,每班30到40人,一般來說,我們每年招收的學生中1/3的孩子都是借讀的,給借讀生的名額基本是比較充裕的。”
民辦學校 私立小學敞開大門 提早吹響招生號角
北京精誠實驗學校校長王國欣和力邁學校校長助理梁勇均表示,學校對于學生的戶口所在地沒有任何要求,外地學生可以和北京本地孩子一樣報讀這類民辦校。
記者了解到,民辦學校的招生時間要遠遠早于公辦小學。力邁學校小學部的招生已開始,今年該校小學一年級計劃招生兩個班共計50人,“目前已經報了一個班了,另外還有180多位家長打電話來咨詢過。”力邁學校小學部李校長告訴記者。精誠實驗學校也于4月初開始招生,“現在已經報名的有10多名了。”該校招生咨詢處的相關老師向記者透露。“在私立小學里,我們招生還不是最早的”,王國欣說,“很多學校春節前后就開始招生了,因為生源是民辦校的生命線。”據了解,該校今年計劃小學一年級招收4個班,每班25至30人。
高昂學費不容忽視 特色課程成競爭砝碼
據介紹,精誠實驗學校每學期的學費為走讀9450元、住宿12800元,力邁學校小學階段每年學費為3萬多元,可謂價格不菲。
精誠實驗學校校長王國欣表示,優質的師資和出彩的校本課程是私立學校與公辦學校競爭的關鍵砝碼。“私立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會設置很多鍛煉孩子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校本課程,對普通公立學校的基本課程是一種延伸和強化。如果家長不滿足于在公立小學里受到的普通教育,私立小學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當然,強大的師資也是私立小學的優勢之一,我們高薪聘請的都是曾在一線教學的優秀教師。”
力邁學校執行校長關林峰也表示,由于小學階段孩子就開始住宿,“比起公立小學來,我們的課程安排更靈活。在文化課程之外,我們可以更大限度地給孩子安排很多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特色的校本課程,包括織毛衣、做陶藝、學做飯等等。”
記者了解到,力邁學校目前四成的學生都是非京籍生源,精誠實驗學校也有小部分學生來自外地。不過,王國欣認為,外地家長選擇進私立小學,戶籍問題只是很小的因素,“最主要是家長想得到更優質的教育。”
家長期望入學政策能逐步放寬
圖 陳立希
家長講述 進普通小學容易 進名校難
家住回龍觀的蔣女士的孩子正在回龍觀中心第三小學讀一年級。“去年4月份的時候,這所小學就開始在我們小區里發招生資料,我就領著孩子去報名了。”蔣女士表示,給孩子報名的過程很簡單,“好像連借讀證明都沒開,拿著相關證件過去,交200元借讀費就可以報了。”這所小學一年級一共有兩個班,每個班30多個孩子,“雖然學校規模不大,但老師比我想象中要負責。”
在入讀回龍觀中心第三小學之前,蔣女士也嘗試過給孩子找更有名氣一點的學校。“我們當時托熟人想讓孩子進某實驗小學,但去年好像政策特別嚴,即便交幾萬元錢擇校費也進不去。” 蔣女士說,她有朋友是北京戶口,“他們孩子上小學也是擇校的,但他們的選擇范圍更廣,當時好像找了很多像中關村三小這樣的名校,最后把孩子送進了一所實驗小學。當然,像她這樣的情況仍然是少數,北京本地的孩子想通過擇校進入名校都比較難,我們外地的可能性就更小。”
蔣女士說,現在孩子還小,花費太大力氣找名校沒必要。“等到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如果不能進好學校的話,我們可能會考慮多花些錢讓她讀私立學校。”
交幾萬擇校費不劃算
趙女士去年把即將要上小學的孩子送回了老家山東,由家里的老人代為看管。“我當時在崇文區托熟人給孩子找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小學,要交幾萬元錢的擇校費。我和孩子他爸在北京工作很多年了,但家里的老人都還在山東,一方面他們堅持讓孩子回去上學,另一方面我們也是覺得,幾萬元錢的擇校費似乎有些不劃算,后來反復考慮,就把孩子送回去讀書了。”
期望教育政策進一步放寬
籍貫湖南的李先生的兒子現在在北京某中學讀初一。“孩子在老家上完四年級,我就把他轉學來北京了。其實湖南的基礎教育跟北京比起來并不見得差,而且北京真正特別好的學校我們也望塵莫及,所以不是沖著所謂的優質資源來的,主要是想把孩子放在身邊帶。”
李先生家住香山附近,“當時給孩子找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近聯系了香山附近的某小學。和學校多次溝通,交了3000元的助學費后,學校終于同意接收了。當時學校五年級一共三個班,整個小學的規模大概在1000人左右,我想,只要交的錢不多,能讓孩子進去也值得。”
談起小升初,李先生表示很費了一番周折。“又要考試又要托人找關系。當時想讓孩子回湖南的,但孩子不愿意,畢竟最親的家人都在北京。”但是李先生并不過分擔憂。“還有四五年時間呢,希望國家在入學政策和高考政策上會進一步放寬。等我的孩子參加高考的時候,情況會比現在好得多。”
專家觀點 要給借讀學生更多關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梅玲表示,學校和老師應該給予在京借讀的外地孩子更多關愛。“可能有些外地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如北京本地的孩子,老師要更多地鼓勵他們。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活動的機會,讓外地孩子可以展現他們優秀的一面或者獨有的特長,也可以適當讓一些外地孩子擔當班干部,樹立他們的自信。”
張梅玲建議,在孩子基礎教育階段,父母還是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如果父母在北京工作,而把孩子放在外地上學,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父母角色的缺失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
此外,如果父母工作的流動性過大,頻繁轉學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困擾。“外地人口的流動性比較大,如果孩子今天在這里上學,明天在那里上學,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不利的。他與周圍的同學與老師的關系會一直處于一種陌生的狀態,尤其是班主任,在孩子小學階段對其成長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需要有個固定的班主任。另外,每個學校的教學進程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頻繁轉學,孩子學習可能會跟不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